《世界灰塵史》:現在科幻進行式

在社會與文化發展迅速的當下,事物的汰換率前所未有地高速。在我們來不及擁有,便已失去的過程中,時間感往往比我們經歷的現實時間來得漫長,幾年久遠得像一個世紀。而張柏榗這部以科幻為主幹的小說集《世界灰塵史》,以科幻元素拉開、扭曲時間的書寫,是對當下空間怎樣的回應?

類型小說,原是為了滿足特定閱讀群體的特殊需求而誕生,有固定的類型元素與局限。多年來,多種類型小說寫作漸漸遇上瓶頸,因而催生轉變。科幻小說常有一股探索世界、瞭望宇宙的探奇精神在背後支撐,以創作各種奇思妙想見長。好的科幻小說,甚至可以預言未來新科技的誕生;《世》走的是另一路子。

和我們過往熟悉的科幻小說比較,《世》對世界、對宇宙的好奇並非小說的根本,支撐它的其實是拒絕現代科技洪流的自我放逐,放逐到浩渺時光開外,以陌生化的眼光回望今時,卻盡是大廈將頹的廢墟之地。哪怕時間拉到科技文明極度發達的未來,城市化的極致不過是更深沉的寂寞與虛無。

如〈我和食草恐龍的現在愛情進行式〉一文,主人公「我」活在一個高度發展的城市,日漸擴張的城市幾乎就要將雨林和他來自的鄉村擠出星球,可城市的生活是:「身旁沒有五官的搭客手中的早報頭條是:今天沒有任何好消息。每天都在上班下班之間周而復始,彷彿已經這樣子過幾生幾世了。我甚至想不起自己曾經經歷過童年,求學生涯,錯覺人生一開始就在上班了。城市是夢的開始同時也是夢結束的地方,雖不是我人生的最初卻很有可能是最後一站。」張柏榗的科幻,以書寫科技、現代化帶來的毀壞,這個毀壞是現實的(戰亂、核爆、砍伐雨林),也是精神的(城市化的疏離)。

在以政治、種族為主標籤的馬華文學,尤其小說,連環保、地志書寫也要遜色,更遑論《世》側重的科幻、鬼怪。難怪張柏榗於後記嘆所收小說“全是「冷門之作」。縱有青澀之處,至少可以是撩動馬華文學過於單一的小木槳。整體而言,《世》的小說敘事技巧高明,文字節奏簡潔明快,唯內容厚度上略有缺失。黃錦樹曾評張柏榗「對小說懂得太多」,聚焦此書,卻像是對小說處理得太少。

‧書名:《世界灰塵史》
‧作者:張柏榗
‧出版:有人出版社
‧出版日期:2012年8月

星洲日報/文化空間‧文:左行風‧2014.02.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