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五行顛簸》:十二年的顛簸遊戲

DSC_3583

備註:此文有誤,日後修改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《五行顛簸》作為一個拼了十二年的遊戲,兩年一篇的速度偏慢,過長的書寫週期卻也讓它們各自長成了獨特的樣子:恢宏濃烈的〈水顫〉,瑣屑失控的〈土遁〉,同志主題的〈瑪喬恩的火〉,平靜淡然的〈刻木〉,圓融戲虐的〈黃金格鬥之室〉,還有散漫支離的〈顛簸〉;六篇收入集子的短篇小說,前五篇各取有五行中的一字串聯而成,它們的名字直行坐落在目次頁中,如此接近,誰想這就已是小說家梁靖芬的十年承諾與堅持。

汲汲營營於文字的人,風停無人處伏案細書,誰想時光荏苒,歲月逐浪而去,作品是留在岸邊的沙,粗礪幼細不一。除卻同志書寫的「火」,其餘諸篇多涉及家國和種族,如成名作〈水顫〉,以個人家族與鄭和下南洋的族群歷史聯繫起來,從鄭和向馬六甲王屈膝的肖像,提出了質疑大歷史敘事的命題。

「我祖上還在遊客紛擾的展覽廳中看到自己的背影。那背影依舊披著錦緞官袍,但原來的意氣風發早已換成卑微躬膝,顫顫跪拜在一四零五年的番邦領袖面前。……一位身著緊身牛仔褲的年輕小姐揮指講述:那個那個,最前排跪坐的就是明朝特使三保公鄭和。我祖上大驚。」

寫出〈水顫〉之後,梁靖芬到北大升學,受現代文學家如沈從文影響,後來的〈土遁〉雖仍寫歷史命題,仍可看見明顯的文風轉變。其後依序寫就的小說,成名的艷麗風格已被抹去,寫出另一種安靜淡定的文字。家國課題向來是馬華文學大宗,在地的講究身份認同、歷史創傷,留台的追求南洋想像,兩種浮泛分類都未能成為梁靖芬的「類別」。

十年大成的〈黃金格鬥之室〉,寫主人公「我」一家與異族同居屋簷下,由於語言不通,兩相互視為陌路,天生聾啞的姆妹反能真正地與對方共處。最後因兩家人的距離導致的悲劇,可以延伸思考成更大的命題建構與分析,但這都是逸於小說之外的事了,更值得關注的,畢竟還是故事和人本身。

後記中,梁靖芬說起封面插畫取自一位小孩四五歲時的作品。小孩作畫時貪玩地飛成上帝視角,以鳥瞰的姿態排列五個踢球的小人,「且不管隨著時間的行進,逍遙有一天會不會失去了鳥瞰的魔力,其中的一些,到底被這樣留了下來。我私心希望,我們都能留下來。」

合上書頁那刻,我在想,半生以來可有給自己留下過什麼。

 

書名:《五行顛簸》
作者:梁靖芬
出版社:有人
出版日期:2013年4月

 

星洲日報/文化空間‧文:左行風‧2014.06.22